乔英子最后和谁在一起了(乔英子最后和谁在一起了呢)

百科主编 2024-05-12 00:38:32

咨询微信:微信联系

近段时间以来,最火的电视剧莫过于是黄磊海清主演的《小欢喜》了。该剧通过三个境遇截然不同的家庭,展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微妙关系。

而随着昨天大结局的到来,这三个家庭也完成了各自的小欢喜逆袭。方一凡考上南京艺术学院,林磊儿如愿进入清华,方圆和童文洁这对夫妻虽然经历了失业和财务危机,但总算一切稳定下来;季杨杨选择去德国慕尼黑追寻梦想,刘静身体逐渐恢复,曾跟儿子无话可说的季胜利也终于跟儿子和解了;不过最让人唏嘘感慨的,莫过于乔英子一家。

乔英子的家庭本来很幸福,但随着父母离异,小陶虹饰演的宋倩将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女儿身上,几乎可以说是到了偏执的地步。而随着故事的推进,为了逃离母亲,乔英子和宋倩之间的矛盾激化,以至于乔英子一度患上了抑郁症。

不过故事的最后,宋倩跟乔卫东复婚,乔英子也最终如愿以偿地报考了南大天文系,这家人终于重新回到曾经幸福的生活常态中去了。

很多观众在看完大结局后,都感慨说:“剧中所有的孩子都成长了,方一凡不再任性,季杨杨也开始体谅父母,但和这些孩子相比,他们父母的成长更让人感慨。”

其实家庭教育中,做父母的远比孩子更需要成长。

宋倩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

很多年轻人追剧的时候,都说能从宋倩身上找到共鸣的原因。他们的父母跟宋倩一样,一面希望在孩子面前民主,支持并倾听孩子的想法;一面又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并坚信自己的想法更正确。

可到昨晚大结局,当乔英子问宋倩自己该怎么填报志愿的时候,宋倩说:你要做开心的英子,我呢,要做快乐的妈妈。

三个家庭中最偏执的母亲——宋倩,终于还是成长了。不再将女儿视为自己生命中的唯一,开始试着放开女儿,自己也开始学会回归新的生活。

作为《小欢喜》中最大的矛盾点,宋倩跟女儿乔英子之间的矛盾最为激烈。正如乔英子想要极力摆脱宋倩的爱一样,宋倩想用更多的爱来向女儿证明,自己的所有决定都是对的。

在现实社会中,像宋倩这样“以爱为名”来绑架孩子的父母比比皆是。只要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宋倩式父母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就会合理化自己所有的专制和企图心。

以爱为名,然后强迫孩子按照自己预想的路走下去,去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强行泯灭孩子的想法和追求。

好在《小欢喜》大结局时,宋倩最终还是跟自己的企图心和解了。她开始学着体面地退出女儿的生活,不再强行要求女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而是鼓励女儿做出自己的选择。

乔英子最终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始人生的新阶段。但那些没能走出来的“乔英子”们,后来又都怎么样了呢?

高晓松在参加综艺节目《奇葩说》的时候,谈及自己的原生家庭时,将一句话重复了三遍。

“我从来都没有问过他一个问题。”

少年时的高晓松,跟父亲的关系很不好。因为高晓松的父亲是个非常专制的人,从来都不允许高晓松质疑自己。而很有主见的高晓松也一直都不愿意违背本心,屈从于父亲的想法。

没有屈从父亲想法的高晓松,按照自己的方式走出了自己的人生道路。但直到谈起原生家庭这个话题的时候,高晓松才意识到:其实自己并没有从父亲带来的阴影里走出来。

在四十岁之前的人生里,高晓松变得爱跟自己较劲,极度厌恶别人干预自己。本以为那是自己的性格使然,但久而久之才发现,这样偏激的想法正是来源于他的父亲。高晓松一直想要逃离父亲,但一直以来他都没能逃离。

很多父母在听到孩子讨论原生家庭的时候,都不能理解。

“好吃好喝供着你,一切都是以你为中心,你还想怎么样?为什么还要将自己人生的失败归结在原生家庭身上?”

可事实上,强大如高晓松这样的人也没能幸免。因为原生家庭会在潜移默化间改变一个人的三观,而不自知。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家庭是整个世界、整个社会的浓缩,而个人是整个家庭的浓缩,谈论原生家庭是非常重要的。

在一个控制欲强的原生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成年以后通常都会带着情绪极端化的表现。要么过于自负,对外界充满警惕与敌意;要么过于自卑,没有主见,并寄希望于别人来为自己解决问题。

台湾作家龙应台说:父母子女一场,就是渐行渐远的缘分。不懂得拿捏和子女之间的分寸感,不懂得适时退出子女的人生,这样的父母注定跟孩子难以相处。

把握好和孩子之间的分寸感,这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

天生失明的小女孩儿高雅,每天都被母亲要求独自上下学。虽然家和学校之间的距离只有96级台阶和368米,但寻常孩子只需要走两分钟的路,高雅却几乎要用十倍的时间来完成。

不过高雅不知道的是,每次跟自己说完再见后,母亲都会默默跟在她的身后,一直等到她平安进入学校才离开。

当被记者问及为什么要这么麻烦的时候,高雅的母亲说:父母只能陪伴孩子一段路,以后的路还得她自己走。

和大多数父母不一样的是,高雅的母亲非常注意和孩子之间的分寸感。因为孩子的人生太漫长了,有些苦只能他们一个人吃,有些路只能他们一个人走。

为人父母,要做好随时退出孩子生活的准备,并为孩子培养好一个人面对风雨的能力。

如果永远寄希望于孩子按照自己的设定去成长的话,孩子定然没有办法活出真正的自我。当有一天,父母不得不退出孩子的生命时,这人间的风雨又该谁来替孩子遮挡呢?

相关文章
咨询微信:微信联系点击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