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地区是什么(江南地区是什么土质)

百科主编 2024-11-29 01:30:17

咨询微信:微信联系

作者:包伟民(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在中国,似乎还没有一个地区能够像江南一样,获得如此多的文人雅士的青睐。千百年来,一直有人赞美它、歌唱它。从唐代诗人白居易深情吟唱《忆江南》起,江南的名声,经历代传颂,家喻户晓。江南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象征,象征着山清水秀、诗李簪缨、富贵温柔。

然而,何处是江南?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多被人间作画图》一书中,笔者试图对江南市镇作一些梳理和钩沉。

时光回到二十年前。新世纪第一个农历桃花三月天,在水乡小镇西塘,一场特种邮票的首发仪式举行。这组一套六枚的《水乡古镇》邮票,静静地展示了中华大地江南区域内六个古镇的风貌:江苏昆山周庄、吴江同里、吴县甪直,浙江桐乡乌镇、湖州南浔、嘉善西塘。这六个古镇,所代表的是以太湖流域河网地带为中心的江南地区传统市镇的面貌。事实上,在苏南与浙北,这样的市镇,又何止六个?江苏的震泽、平望、枫桥、黎里,浙江的塘栖、双林、菱湖、王店、濮院等镇,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江南传统市镇。它们依河而建,街市房屋、水埠码头、过街骑楼、石桥古树,乃至民情风俗、风味小吃等,都表现出一格的风致。

江南市镇,缘何形成?从政区沿革来看,江南是一个标志地理方位的词,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指不同。秦汉时期,江南主要指洞庭湖南北地区,南到南岭一线,北界也并不以长江为限。唐贞观元年(627年),在中央政府与地方州郡之间设立监察区,称为道,分天下为十道。所设江南道,将长江以南的中下游地区囊括了进去。宋代改称监察区为路,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在全国设十五路,主要以唐后期江南西道的地域设置江南路。天禧四年分江南路为江南东、西两路。其中的江南西路后来逐渐被简称作江西路,就是后来的江西省。今天的安徽、江苏两省长江以南地区,大部分都在当时江南东路辖境。元灭宋后,依历次军事征服用兵的范围设置了十大行省,原宋代江南东路辖地大多被划入江浙等处行省。等到朱元璋建立明朝,在南京应天府建都,将其周围十四个府州设为直隶。后朱棣迁都北上,在北京周围同样设置直隶府州,称北直隶,于是将以南京为中心的十四个府州称为南直隶。清朝建立后,南京留都地位不再,于顺治二年(1645年)在原南直隶之地设置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就是习称的江南省。后又因江南省辖地过于辽阔,分拆成江南左、右两个布政司,后改江南左布政司与右布政司为江苏布政司与安徽布政司,加上原来江南西路之简称江西省早已固化,从此,江南从大政区地名中消失了。

那么,我们所说的江南,又是指哪一个地区呢?它是一个特定的经济区域,是近五六百年来多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概念。

秦汉以后,长江下游地区缓慢而又持续地得到开发。东晋时期,中央政府为避北方战乱,第一次从黄河流域迁到长江流域,将首都建在今天的南京,于是,长江下游流域得到迅速开发,成为农业生产的一个中心。到隋朝开通了大运河以后,长江以南地区日渐发达,长江流域的粮食财赋源源不断地被运往北方。到唐代,全国经济重心南移,江南的繁盛富庶已经表现出来。诗人韩愈说:“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之八九。”虽不排除文人夸大成分,但至少说明江南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到了引人瞩目的程度。不仅如此,唐人在描绘宁夏平原风光时,也用上了“塞北江南”一词,从此以后,说到江南,人们就联想起秀美的山水、富饶的经济,以及发达的文化。到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遂成全国经济最为繁盛的地区,时人称“苏湖熟,天下足”。这个地区同时也就成为帝制国家财赋所出的重地。

南宋以后,狭义江南的地域范围慢慢清晰起来。明代大学士丘濬接着唐代韩愈“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之八九”的话说道:“以今观之,浙东西又居江南之十九。苏、松、常、嘉、湖五郡又居两浙十九也。”这里所说的五郡,相当于今日的苏州、上海、常州、嘉兴、湖州。这五府环绕太湖,基本上相当于太湖流域。有些人并不拘泥于以环太湖诸府来做观察,将镇江府和杭州府也加入进去,把七府当成一个整体。这一局面的形成,既是南宋末年国家赋税制度影响所致,更在于这些州府经济最为发达,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之所在。因此,江南,已经不只是地理概念,更是经济区域的概念了。正因为此,学术界在考察明清以来的经济地理时,就按地理上的完整性、区域内部不同地方经济水平的接近以及经济联系的紧密性等标准,将苏、松、常、镇、杭、嘉、湖七府,再加上江宁府,视作一个完整的区域——狭义的作为经济地理区的“江南”。

近代以后,情况略有变化。对外通商口岸开辟后,原先依靠运河水网的经济体系逐渐被海运取代,上海崛起,取代苏州成为江南的中心城市。至此,江南地区,便成为近代中国最重要的港口都市上海在经济、文化上对周边辐射所及的范围。时至今日,这里仍是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对非学者而言,人们所理解的江南,更是从诗歌里、从辞赋里、从画景里读到的江南。如“银涛无际,玉山万里”,“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许多诗词都以“江南”为题,“望江南”“忆江南”“江南好”等甚至成为词牌名。大诗人白居易《忆江南》其二云: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春光正好,何不赴江南。

《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21日09版)

相关文章
咨询微信:微信联系点击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