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是哪两座山? (是太行山和王屋山)

百科主编 2024-05-13 03:13:42

咨询微信:微信联系

摘要:其实,在愚公移山的原文第一段,就做出了解释。没错,正是太行山和王屋山。这两座大山中太行山,其实是太行山脉,它位于中国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间,纵横山西、河北、背景、河南4个省市。另一座王屋山如今在河南境内,其实也属于太行山脉的分支。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90岁的老爷爷,人称愚公,他的家对面有2座大山,每次出门,他都要绕很远很远的山路才能到达。

于是他召集家里人商量,想把门前的两座大山移走。大家都很赞同,但他的妻子却担心他的力气不足,而且挖的山石泥土也没地方搁。

但愚公却说可以把他扔到渤海边上,虽然一年只能往返一次,但它们也没有放弃。

有个叫智叟的聪明老人听说了他的做法,前去阻止他,认为他这么大年纪纯是瞎折腾,没等挪动一块大石头说不定就死掉了。

但愚公却坚定的说,我虽然死了,但我有儿子,儿子有孙子,只要不放弃,总有一天我们能够成功。

智叟终于无话可说了。愚公的这番话让天帝听了去,他的诚心感动了天帝,于是,天帝真的下令将这两座大山都移走了。

这是愚公移山的故事梗概,这个故事主要不是讲述山有多高多大,而是借着愚公移山的事情,告诉人们做事要持之以恒。但你知道愚公移山,到底移的是哪两座山吗?

其实,在愚公移山的原文第一段,就做出了解释。没错,正是太行山和王屋山。

这两座大山中太行山,其实是太行山脉,它位于中国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间,纵横山西、河北、背景、河南4个省市。另一座王屋山如今在河南境内,其实也属于太行山脉的分支。

关于太行山,还有很多很多的传说故事,太行山又名内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同时也是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神农尝百草等神话故事的发源地。

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曾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开拓耕耘,繁衍生息,完成了从游牧到定居、从渔猎到农耕的伟大变革。

这里是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北宋时代杰出的科学家沈括看到太行山的山崖之间“怯怯御螺贝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经过研究指出:“此乃昔日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

现代地质研究也证实了他的推断,在更为古老的年代里,太行山地区曾是一片王洋大海,这个时间大约是在六亿年前。

后来,经过频繁的地质活动,地面上升,海水退去,这里也曾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再后来,山脉隆起,森林被埋葬在地下,这也是太行山地区地下有丰富煤炭资源的原因。

作为连接中国东西的重要通道,太行山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还有著名的“太行八陉”。

它是古代晋、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来的8条咽喉通道;是三省边界千峰耸立、交错山岭之间的重要军事关隘所在之地。

东晋末年郭缘生在《述征记》中载:太行山首始于河内,自河内北至幽州,凡有八陉:第一曰轵关陉,今属河南府济源县,在县理西十一里。

第二太行陉,第三白陉,此两陉今在河内;第四滏口陉,对邺西;第五井陉;第六飞狐陉,一名望都关;第七蒲阴陉,此三陉在中山;第八军都陉,在幽州。太行陉,阔三步,长四十里。

太行山形势险峻,历来被视为兵要之地。从春秋战国直到明清,两千多年间烽火不息。从公元前齐国讨伐晋国,秦国攻伐韩国,到东汉年间,曹操围临漳大败袁尚。

魏晋南北朝时期,晋灭西燕。隋末,李世民与窦建德相争,尽收河东之地等等。

抗日战争时期,刘伯承、邓小平和战友们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率领129师挺进太行山,开展灵活机动的山地、平原游击战,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时,太行山脉因山高坡陡,岩石裸露,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当地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为了缓解这种情况,中国在太行山地区建设了多林种的造林工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今的“太行八陉”已被公路、铁路变成了通途,昔日的军事关隘已成为经济建设的大动脉。

而且这里如今拥有大大小小的旅游名胜区不下十个,群山拱翠,流泉碧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以上内容由木鱼资讯网小编整理而发,请关注木鱼资讯网www.niedai.net

相关文章
咨询微信:微信联系点击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