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字碑是为谁而立的碑(陕西无字碑是为谁而立的碑)

百科主编 2024-07-05 20:09:32

咨询微信:微信联系

武则天,生于公元624年,卒于公元705年,原名武曌,祖籍并州文水县,生于长安,就是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国历史上众人皆知的女皇帝。

她是唐朝大臣武士彟的次女,母亲姓杨。十四岁入宫,被唐太宗封为才人,赐号“武媚”,唐高宗时,起初封为昭仪,终为皇后,其尊号为天后,和唐高宗李治合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至690年10月16日,她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而后立为武周皇帝,直到705年退位,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武周结束,唐朝复辟,神都恢复为东都。705年12月16日,武氏病逝在上阳宫,终年八十二岁,后与唐高宗合葬于乾陵,留无字碑。

乾陵的无字碑,为武则天所立。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区西北方五十公里处,在乾陵司马道的东侧,北面依靠土阙,南面依靠翁仲,西面与述圣纪碑遥遥相对,瑰丽奇特,壮观巍峨。

乾陵在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之上,属于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陵,陵的前方并立着两块巨大的石碑,西侧的一块叫“述圣碑”,东侧的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了。“述圣碑”主要是武则天为高宗歌功颂德而立的,她自己撰写了5000多字的碑文,碑面黑漆发亮,字填金色嵌粉,明彩照人。东侧的那个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

无字碑是因为最初碑上一字未刻而得名,清朝乾隆年间《雍州金石记》里面有记载:“碑侧镌龙凤形,其面及阴俱无字"。

那么,武则天无字碑上为何无字呢?在民间有四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武则天立“无字碑”,是来显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不是用文字所能表达的。

武则天始从公元655年做皇后,到公元705年退位,期间执政最高权力已达五十年之久。她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杰出的女皇帝。是一个富有政治才干和理想的强人,在她统治期间,做过许多利国利民的大事,稳固并发展了“贞观之治”,把历史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并对后来“开元之治”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第二种说法: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她自知罪孽深重,认为还是不写碑文为好。

武则天用阿谀奉承的手段取得皇帝信任,从“才人”到掌握大权的皇后,最后又窃居了皇位。

她暗地培养党羽、建立宫廷奸党派别,消灭异己。她重用酷吏,实行告密和滥刑的恐怖政策。在其执政期间,曾丢掉安西四镇,使国家无法统一。因此,武则天不能为自己立传,而只能用“无字碑”呈现后世。

第三种说法:武则天是一个相当高明的人,立一“无字碑”,功过是非留给后人去评说。

武则天执政期间,经济发展稳定,在面对皇室的复杂局面,她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干;特别是在“纳谏”和“用人”这两方面尤为突出,让人赞叹不已。但是,武则天的负面因素也十分突出。她任用“酷吏”,滥杀无辜,崇信佛教,奢侈浪费。为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不择手段。她知道对于自己的一生,人们会评价不一,碑文写得好坏都无法上刻,左右为难,最后,决定立“无字碑”,由后人去评说吧。

第四种说法:武则天为维护道家的长期统治,防止儒家执权,杀儒成河,武则天懂得史书均是儒家所写,如果不立此空碑,那么等到死后一代女皇的名声将会彻底抹黑。

还有几种说法认为:

一是,唐中宗李显继位后对武则天没法称呼,是称为先帝呢?还是称其为太后呢?二是,中宗虽是武则天之子,却曾被废除,后而复立,心怀嫉恨,在唐王朝中又立号“武周”二十一年,更是唐朝的奇耻大辱,为了报仇雪恨,故意立此空碑,使其难堪。三是,对于碑文内容,如何评价武则天,大家争论不休,无法定夺,所以,那碑就始终空着。这三种说法也有可信之处,主要在于帝王一般不会在死前下诏书对碑文内容如何撰写发表自己的意见。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武则天去世后,政局十分动荡不安,人们无心关注这些,待时局稳定后,人们重新关注时,这段历史早已众说纷纭,真假难辨了。

我想,不管怎样,武则天空碑之因,有可能是我们上面说法的一种,也可能不是,但是女皇武则天的功过是非,后世史学家们都全部如实地彰显在了历史的画卷里了。

相关文章
咨询微信:微信联系点击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