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国旗下庆祝元旦的演讲范例
16
11-28
2009年8月9日,电视里正在播放《蜗居》大结局。
这部以第一代房奴为主线的剧,在当时引发了全民大探讨。
并且罕见地收获了7%的高收视率。
对漂泊在大城市的70、80后来说,电视剧一针见血的剧情,堪称是窥探他们生活的现实文学。
“每一个在写字楼中拥有1平方米隔间、月月还房贷、出门坐公交、中午吃盒饭的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10年前,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侧写,编剧六六交出了都市报告《蜗居》。
10年后,除了出门公交改地铁,新一代年轻人的表面生存现状似乎无甚改变。
而再一次以房为核心展开,《安家》便成了六六一场十年为期的汇报总结。
这部由孙俪和罗晋主演,改编自日剧《卖房子的女人》的新剧前两天开播,开播即成热剧。
在凭借《辣妈正传》拿下白玉兰奖的六年后,孙俪再次出演现代剧。
毫无疑问,娘娘和六六的携手是奠定高收视的保证。
但另一方面,这部剧的口碑却并不是很理想。
觉得它好的人会极力夸,认为它落地现实,贴近生活;
觉得它差的人又极力踩,因为它不切实际,悬浮假大空。
同一部剧,能出现两种截然不同至此的声音,实属少见。
然而事实上,细品之下你会发现两边都各有道理。
今天,就让我们来说一说这部观感“诡异”的热剧。
背景统一设定在大城市——上海,是《安家》与《蜗居》的共同点。
回顾《蜗居》的台词,你能感受到已经载入史册的房价业态。
十年前,那时的上海房价38万一套,口号还是“3,2,1”。
十年后,在《安家》的故事里——
320万只能买到一套60平米的偏僻老板房;
单价近6万只能在好一点的小区买开发商尾盘的奇葩户型。
可见即便是偏远郊区的房价,如今也已远超当年市中心的平均值。
数字翻番再翻番的背后,关于房子的故事也跟《蜗居》有了新的区别,出现了新的问题。
在《安家》前5集里,就已经出现很多社会争议的话题。
看一套房子折射出的中国家庭现状、个人命运和生活沉浮。
这正是观众称赞《安家》刺向现实、引发共鸣的点。
老两口辛苦给儿子买的房子,房产证上该不该加上媳妇名字?
剧里的老严夫妇就遇到了这个难题。
在大城市里卖了几十年的包子,几十年如一日的省吃俭用。
老两口攒钱攒钱,终于靠手艺攒够给儿子的一套房。
对他们而言,年纪大了,既不懂通货膨胀,也不懂投资理财。
只晓得如果按揭买房,光利息就会多出一百二十万。
一百二十万什么概念?
做了一辈子包子的老两口一代入,那就是八十万个包子。
当做八十万个包子的日夜一浮现出来,心疼孩子的父亲老严立刻拍板:
全款,让儿子今后轻松点。
二老刚要签字,儿子就提出来要在房产证上加媳妇的名字。
犹豫不是没有,只是另一边又得知儿媳怀孕,老两口还是高兴地答应。
买房后深夜做着包子,感叹飘零了几十年终于要落地生根。
他们畅想着自己即将成为上海娃娃的爷爷奶奶。
看似简简单单的一套房,往往是中国家庭几代人的执著与维系。
而本该和和美美的一幕,却让场外观众跟着焦心——
未知的将来,60平一室一厅的小房子如果住不下去了,或是孩子们有了矛盾,搬出去的又会是谁?
《安家》里父母出资买房的情节,再一次引发了对《婚姻法》的分类探讨。
房屋所属,得看婚前还是婚后?
全款还是首付?
个人名下还是双方名下?
同时让观众为此焦虑的,还有一对想买二套房的小夫妻。
为了躲避限购政策他们办了离婚,但仍住在一起。
某天丈夫徐文昌上班时间回家,发现“前妻”和年轻弟弟搞在一起。
捉奸在床后徐文昌不能接受,认为这场染了绿色的离婚是蓄谋已久。
但妻子解释这是“激情犯错”。
“我只是犯了一般男人都会犯的问题,不然你也在外面找一个好了。”
这种魔幻的电视剧情节,在现实中同样不少见。
曾有人统计过一个数据:
2016年,南京限购政策施行首日,便有340对夫妻离婚。
这个数据是去年同期的3倍。
而上海在这一年也曾传出“9月1日将开始限购”的谣言。
消息一出,赶去离婚的人就络绎不绝。
当时由于人数太多,甚至采用了“离婚限号”的措施:
徐汇区民政局一天离婚登记仅放60个号;
静安区则规定周一、周四、周五放50个号,周二放90个号。
买房的问题,中国的老百姓选择用离婚来解决。
这种搏一搏式的做法,就直接导致了两个结果——
要么顺从初衷,喜提经济实惠的二套房;
要么鸡飞蛋打,看昔日伴侣带着自己的房子,和小三双宿双飞。
而像徐文昌这样的,正是不幸的后者。
由一套房展开的财产归属问题,又将会是怎样一笔扯皮?
看似简简单单的一套房,往往成了中国夫妻感情的验心石。
考虑假离婚买房前,还是先考虑一下自己爱的人是否经得住这么折腾。
最后还有双博士的夫妻俩,在大城市打拼了七八年。
一个家庭的住房艰难,在深夜下班后的宫蓓蓓眼里展现的淋漓尽致。
也让人看到了太多的真实共鸣。
一间六十平米的老房子,爷爷奶奶带着孩子挤在卧室里。
老公睡客厅。
怀着二胎的宫蓓蓓半夜就窝在厕所改论文。
剧中夫妻或许学识背景跟别家不同,但买房思路却和很多人一致。
怀着一腔热血、满腹信心,和对未来的期望来到大城市,屈居于小房子里。
当两口之家变四口,甚至因为老人而变成六口,空间便显得狭小。
想换大房子,精挑细选几十套才不得不承认——
交通好、学区好、配套好的价格望尘莫及;
条件次点,要么牺牲自己的生活质量,要么牺牲孩子的教育质量。
十年前,海清在《蜗居》里饰演郭海萍时就感叹过:
他们攒钱的速度,永远跟不上房价的涨幅。
十年后,她摇身一变成为医学博士,体面的妇产科医生。
教学生,看病人,却依旧要苦恼:
所以才有了豁上我们父母一代,再豁上我们这一代,看能不能给孩子带来幸福。
看似简简单单的一套房,往往是中国家庭教育的最后堡垒。
从亲子关系堆里跑出来的编剧开始关注其他的社会热点了。
于是,价格高居不下的房子,就成了下手的一道凉菜。
2000年之后,由于政策调整,让投资房地产从冷门词汇走向前端。
越来越多的人徘徊在什么时候该买房,什么时候该卖房,该买什么样的房的纠结中。
而拿捏得准的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这当中,“温州炒房团”便是最有名的一群人。
他们买房跟买菜一样,出手相当阔绰,所到之处必带走大量房产。
也是那个时候,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仍在萌芽阶段,房地产迅速升温。
房价成为民生必讨的重点,随之带动了很多行业。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安家》以房产销售这一中间商为视角,讲述着买房、卖房的真实情绪。
剧中,女主房似锦是安家天下中介静宜门店的店长。
生活里的她,是“扶弟魔”樊胜美、苏明玉2.0的配置。
在爷爷的看护下勉强生活,咬着牙考上一所老牌985。
大学毕业工作后,房似锦被原生家庭绊住的人生仍没有结束。
亲生母亲一次次要钱要钱要钱。
这次要一百万,就是准备给弟弟买房用。
正因有这样的成长背景,才造就了房似锦的人物性格——
事事要争先,处处要占优,动不动耍狠。
自小养成的保护色,也使她在职场上显得尤为突出。
面对奇葩客户提出买凶宅的要求,隔壁野鸡中介的胖子店长拒绝了。
到了房似锦这里却一口接下。
用胖子店长的话点评房似锦,就是:
能人所不能,这是她对自己的要求。
以一个精英型的人物,电视剧带我们走进了一群懂房人的世界。
作为职场剧,初看《安家》是有“专业人做专业事”的味道的。
比如剧里提到的跑道房。
传统国人对房屋格局的要求,一般都是南北通透、户型方正。
但房地产开发有时为了追求外观创新或建筑面积,就会搞出些奇葩户型。
而房似锦找设计装修卖不动的跑道房,少见,可现实中确实存在。
当中介买下房源或和房东签了授权合同,便拥有了改房子、改装修的权利。
改好了,能卖了,羊毛还出在羊身上。
房似锦敢大刀阔斧的改房,也证明她心里吃定了这个客户。
看房时她对宫蓓蓓说的那番话,才是她身为销售的精髓体现。
一上来先是理智分析房屋的亮点、优点。
到了不符合客户要求的地方,又开始摆自己的观点说服。
最后坐在阁楼间给客户讲故事,打感情牌。
期间一步步打消宫蓓蓓的顾虑,说话的内容精准,表情精准。
甚至手势都很精准。
以上一套流程下来,让场外的观众都大呼套路的到位。
这样的爽点在卖房人房似锦身上看得到。
但可惜的是,只稍纵即逝。
到了其他地方的剧情,还是暴露了编剧对角色职场的不熟悉。
比如房似锦接触宫蓓蓓的方式,就让很多人表示不靠谱。
一场夺命连环Call,不考虑客户上着班就十几个电话。
甚至直接靠忽悠找到对方单位。
放在现实中,这样的销售分分钟会被投诉。
类似情节只能算是剧集瑕疵。
《安家》在职场上过于理想化,才是它被人指摘假大空的真正原因。
宫蓓蓓这边为了买跑道房要卖掉现住房。
店长房似锦就撬自家同事单,把手下业务员的客户老严夫妇叫来接盘。
靠自作聪明式的截胡连开两单,连招呼都没有打一声。
从人际关系上来说,这是不懂柔软的体现。
从职业道德上来说,则是直接触碰了销售行业的大忌。
我们可以理解房似锦的人设,不是傻白甜、真善美。
编剧也没有把她塑造成做什么都对的形象。
但一个管理层出现抢单手下员工的行为,怎么看都无法成立。
光顾着展现人物的业务水平,却严重忽视了管理能力。
这是剧情的一大败笔。
《安家》在职场关系的处理上,总是因为太过强调戏剧冲突而显得虚浮。
同样的问题,在朱闪闪和房似锦之间也有体现。
朱闪闪,身份证310101开头,这意味着什么?
妥妥的上海市黄浦区土著一枚。
身为家里的独生女,她是典型的上海弄堂里长大的公主。
上班两年没开过单的办公室吉祥物,本就是现实中不能被理解的稀奇物种。
遇到房似锦这类唯业务论的领导,还能傻白甜式的理直气壮。
并以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心态,单挑对方个火花四溅。
然而这种在失业边缘疯狂试探的脑回路,不论在哪一行的职场生存手册中,都不可能存在。
总的来说,《安家》太过纠结于办公室修罗场,营造戏剧冲突。
却又往往忽略了真实感。
事实上,从中介到房屋经纪人再到置业顾问,这个行业有着自己的发展脉络。
它的现实定位,是精准地为客户提供交易意见和风险提示。
而不是单纯地卖房子。
从职场及专业角度打磨人物弧光,只有这样,剧情才能实现真正落地。
今年年后,恒大地产曾公开宣布,旗下全国在售楼盘住宅7.5折。
消息一经传出,就引起了业内外广泛的讨论。
新一年,楼市又将如何变动?
是涨还是降?
是买还是卖?
房价大山之下,老百姓关心的点始终不变。
而买房、卖房,安家、拆家的纠结与矛盾也将长期存在。
对掏空六个钱包才能换来一套房的啃老族、背上几十年房贷的房奴来说——
过去是用青春赌明天,今天却成了拿明天赌眼前。
简单的一套房子,却跟很多疯狂的东西一样,撩拨着都市人群的欲望。
只因由房到家的变奏,从来都是生活的骨头,情感的肉。
驻足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啊,终是无一幸免。
– END –